複雜系統與計算智能實驗室組建于2008年,研究方向為智能計算及相關應用研究。研究所共有11名成員,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4名,碩士生導師7名,獲博士學位9名,山西省青年學術帶頭人1名,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優秀導師1名。近年來,實驗室成員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中國工程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聯合基金7項,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等縱向課題30餘項,在《IEEE TEC》《IEEE TETIC》《Information Sciences》《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等國内外知名刊物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中,SCI收錄90餘篇,SCI他引1000餘次,ESI高被引論文3篇,EI收錄2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9部,獲得山西省自然科學獎兩項。
實驗室與芬蘭赫爾辛基工業大學、中科院計算所、同濟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國内外學術機構有着廣泛的交流,積極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社會服務,其中,崔志華教授擔任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inspired Computation》主編(中科院2區),孫超利副教授擔任SCI期刊《Soft Computing》的副編輯。
研究方向之一:智能計算及其物聯網的優化求解
針對物聯網的相關優化問題,在算法設計、高維多目标優化及動态優化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利用問題特征為導向設計了高效布谷鳥算法,并針對最多15個目标函數的優化問題設計了高維多目标布谷鳥算法,相關成果發表在2017年在刊物《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ESI高被引論文,CCF B類,2017)及《IEEE TETC》(2017)。
研究方向之二:數據驅動的計算智能
圍繞機械優化設計和工業過程智能控制優化等複雜問題,在約束問題優化、多任務進化優化以及代理模型輔助的進化優化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特别是提出了一種新的适應值預測策略以替代費時的真實目标函數計算,有效提高了優化算法的求解效率(2013年發表在CCF B類刊物《Information Sciences》上);利用曆史數據,引入機器學習中的模型策略,提出了新的進化框架,使得優化算法能夠在有限的計算資源下獲得複雜優化問題的最優設計或近似最優設計(2017年發表在JCR一區期刊《IEEE TEVC》上)。